UNWRITTEN

© UNWRITTEN

Powered by LOFTER

神通不敌业力

《雪山飞狐》写了个罗生门。说得是电影《罗生门》,如果把出处追溯到芥川龙之介的小说,那更多是《竹林中》。

黑泽明的电影1950年上映,《雪山飞狐》完书1959年。我相信前者对于金庸是有影响的,这种借鉴或者模仿,《连城诀》相对于《基督山伯爵》也是一例。《竹林中》更为决绝,樵夫、行脚僧、捕役乃至鬼魂的说法,严格说来并没有拼凑出真相。《雪山飞狐》里宝树、苗若兰、平四、陶百岁、殷吉、陶子安加刘元鹤(《竹林中》讲故事也是七个人)的说法,因为胡斐还活着这个基本事实,至少能判断谁的故事里有虚假的成分。

人总是倾向于阐述对自己有利的“事实”。所以,只有讲述,没有真相。这是第一个层面的理解。每个人都能讲点片段,说明他们曾经相遇,有因有果。不论是在苗人凤与胡一刀激战当场,还是天龙门田掌门床下数尺见方。再往深处想,纵你天下第一,也是逃不出这些纠缠。蓝乃才当年有部片子叫《力王》,樊少皇短眉圆眼的,一拳能打穿一堵墙,而宿命仍然是当空一网,劈头盖脸。

佛家有句话说,神通不敌业力。释迦族人当年加诸琉璃王身上的羞辱,必然以国破作为偿还。神通最大的目犍连尊者将数百释迦男女放在钵里,钵放在云端,战后一看,血水一滩。《雪山飞狐》里胡苗田范四大家的恩怨始于闯王之死,误解以及“误解消除但我宁愿自杀也不说”的戏剧性设置,让四个家族的后人深陷杀与被杀的死循环。在被设置的情境中,每个人自当下开始的抉择,都是在给未来挖坑。武功卓绝如苗人凤、胡一刀,也不过是命运的玩物,“金面佛”的外号则像是一声轻蔑的嘲笑。

总有安慰,神通不敌业力还有下半句,叫“业力不敌愿力”。《雪山飞狐》有个开放结局,胡斐决定胜负生死的一刀到底有没有砍落,金庸说让读者自己琢磨。但是小说里也写得明白:“他若不是侠烈重义之士,这一刀自然劈了下去,更无踌躇。”胡斐显然是“侠烈重义之士”,这来自于自我体认和抉择;苗人凤末战虽然表现出与宗师不相匹配的鲁莽,但是不让女儿习武,显然也是终结四家恩仇的大招。业力是此刻以后的因果累积,愿力则是从此刻开始改变的愿望。说到底,《雪山飞狐》终归是个大团圆的欢乐结局,只不过写明白,也就忒俗了。


评论
2016-10-30